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朝霞[1]
机构地区:[1]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出 处:《艺术百家》2017年第6期223-225,共3页Hundred Schools In Arts
基 金: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重彩画三十年(1985-2014)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BF064)阶段性成果;2017年度西安工程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唐代中原绘画与西域绘画艺术风格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7ZXSK34)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13至16世纪的波斯细密画"几何风"经历了以东方元素及建筑装饰样式介入的发展历程。以巴扎德为代表的画家推动了这种细密画风格的形成。"几何风"以肃穆的几何形式和鲜艳的色彩主导了细密画艺术语言,成为了贯穿13-16世纪波斯细密画艺术的重要特征。尽管早期的波斯细密画深受"中国风"影响,并更多地体现在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化和叙事层面的表达,但巴扎德和穆哈马迪等波斯细密画艺术的代表们,在形式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在文字基础上进行新范式的拓展,使细密画艺术在新大不里士画派时期成为特色鲜明的装饰画艺术。这与王朝统治者们的爱好密不可分,也体现了巴扎德等人从东方绘画中汲取营养的现象。本文通过对色拉子画派至新大不理士画派时期艺术特征的比较分析,认为这种"几何风"起于波斯诗歌并逐渐摆脱诗歌插图束缚,成为相对独立的书籍装饰画艺术。并在此基础上,又对"几何风"范式特征以及在新大不里士画派后期走向式微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