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雪峰[1] 贺旭[1] 刘恺[1] 马鹏飞 阮烨[1] 易小波[1]
出 处:《中医正骨》2018年第1期75-77,共3页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摘 要:目的:观察球囊辅助复位伤椎植骨经肌间隙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采用球囊辅助复位伤椎植骨经肌间隙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患者29例,男23例、女6例。年龄21~55岁,中位数39岁。损伤椎体位于T128例、L112例、L25例、L32例、L42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6周,中位数4周。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纠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80~130 min,中位数98 min。术中出血量100~150 m L,中位数125 m L。住院时间7~12 d,中位数9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由术前23.4°±1.9°降至6.8°±1.7°、7.2°±1.1°,伤椎前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分别由术前(42.5±2.1)%升至(92.7±2.3)%、(91.8±1.5)%,伤椎后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由术前(87.7±2.0)%升至(96.5±1.8)%、(95.6±2.1)%。1例球囊复位失败,后期行后路原位椎体融合固定术治疗;1例术后遗留腰背部疼痛,未做特殊处理。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球囊辅助复位伤椎植骨经肌间隙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创伤小,手术和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