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2]邮编:100871
出 处:《史学理论研究》2018年第1期137-140,共4页Historiography Bimonthly
摘 要:2017年4月,采访人借在哈佛大学访学的机会对马尼拉教授进行了采访。埃雷兹·马尼拉(Erez Manela),中文名马雪松,2008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魏海德国际事务中心(Weatherhead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研究生项目主任,研究领域为国际史,涉及国际秩序、民族主义、国际卫生合作等问题。马尼拉教授是目前最负盛名的国际史学者之一,其代表作《威尔逊时刻:民族自决与反殖民的民族主义的国际起源》(The Wilsonian Moment:Self-Determin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Origins of Anticolonial Nationalism)被学界公认为是国际史,特别是研究思想"跨国旅行"的典范之作。此外,他还主编了《全球震荡:透视1970年代》(The Shock of the Global:The 1970s in Perspective)和《一战帝国》(Empires at War,1911—1923)。在本次采访中,马尼拉教授回顾了他的求学之路,选择从事历史研究的原因和写作《威尔逊时刻》的缘起,介绍了他正在研究的课题和哈佛历史学系的教学工作,讨论了全球史、国际史和跨国史的联系与区别,最后描述了国际史未来的发展方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