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中部兹格塘错沉积物中厌氧光合细菌叶绿素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

Discovery of bacteriopheophytin-α in lacustrine deposits from Lake Zigetang o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pal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华勇 张虎才 常凤琴 郑茜[3] 张文翔 雷国良[4] 类延斌[5] 蒲阳[6] 季峻峰[7] 

机构地区:[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昆明650500 [2]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安阳455000 [3]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 [4]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州350007 [5]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南京210044 [7]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表生地球化学研究所,南京210093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年第1期51-61,共11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中国科学院碳专项项目(编号:XDA050804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61008)、云南省领军人才项目(编号:2015HA024)和云南省高端人才引进项目(编号:2010C1111)资助

摘  要: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兹格塘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典型半混合型湖泊之一,其稳定的分层特征使水生生态系统中出现若干相对独立的微生物群落.兹格塘错表层沉积物中发现的细菌脱镁叶绿素a(bacteriophaeophytin a,Bph-a)证实了厌氧光合细菌(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APB)群落的存在.研究指出,该细菌群落主要集中分布在永滞层顶部至化跃层底部的狭窄范围内,形成APB薄层,是细菌叶绿素a(bacteriochlorophyll a,Bchl-a)的主要生产区域.厌氧光合细菌死亡后在湖底经变质作用,Bchl-a脱镁(Mg^(2+))形成Bph-a.APB总生产力高低主要受光照度控制,因此,沉积物中Bph-a高值对应化跃层变浅的暖期,低值对应冷期,而零值则表示湖泊半混合状态消失,水体完全混合,对应极端寒冷的气候或湖泊水位大幅降低的时期.利用沉积物中Bph-a含量变化,可以重建兹格塘错湖泊分层及区域气候变化历史.在湖泊现代过程、重建气温-湖泊分层-APB生产量-沉积物Bph-a含量变化四者关系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具有定量重建古气温的潜力.

关 键 词:兹格塘错 青藏高原 半混合型湖泊 温跃层 化跃层 溶解氧 厌氧光合细菌 

分 类 号:P343.3[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P512.2[天文地球—地球物理学] Q93[生物学—微生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