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标 黄旭华 汤庆坤 蒋满贵 黄深惠 唐亮 罗梅兰 夏青 黄扬玉 王霞 潘志新
机构地区:[1]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7 [2]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南宁530007
出 处:《中国蚕业》2018年第1期20-23,27,共5页China Sericultur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560048);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编号桂科AB16380102)
摘 要: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蚕病。为了充分了解不同家蚕品种对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感染抵抗力的差异,在实验室测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行生产应用的家蚕一代杂交种的10个亲本品种(932、芙蓉、7532、湘晖、8810、8711、NC9C、NC99R、NJ7和NJZ)对家蚕微粒子病的抗性;并分析了原种生产中部分亲本品种的实际微粒子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广西现行生产应用的家蚕一代杂交种的10个亲本品种对N.b的抵抗力均较弱,属于易感品种,并且抵抗力最强亲本品种NJ7对N.b孢子的半数感染浓度(IC_(50))为4.43×104个/m L,仅是抵抗力最弱亲本品种NC9C的1.65倍,经方差分析证实10个亲本品种间抵抗力差异不显著,同时日系亲本和中系亲本间的抵抗力差异也不显著。而在蚕种生产实践中,广西现行生产量最大的两广二号的4个亲本品种(932、芙蓉、7532、湘晖)的微粒子病检出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932与7532、932与湘晖、芙蓉与7532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芙蓉与湘晖、湘晖与7532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而932与芙蓉的差异不显著;经过调查分析还发现,广西家蚕原种生产过程中不同月份生产的家蚕原种其微粒子病检出率存在差异,其中4月份与8月份、4月份与9月份、4月份与10月份、5月份与8月份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5月份与9月份、6月份与8月份、6月份与9月份、6月份与10月份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5月份与10月份差异不显著。微粒子病检出率峰值发生在4月份和6月份生产的家蚕原种。
分 类 号:S884.21[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