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阐释学的理论特征及对于建构公共阐释论的意义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泓峻[1]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心

出  处:《当代文坛》2018年第2期31-35,共5页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基  金: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传统文学观念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影响”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6BZW003

摘  要:在公共阐释论构建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中国本土阐释学思想的价值。作为中国古代阐释学的主流,儒家阐释学十分强调文本在阐释中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强调文本意义的确定性;十分突出阐释的历史维度,把作者生平、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典章制度、文本状态、语言意义的还原作为生产可公度阐释的重要手段,并创造出许多独特的阐释路径。儒家阐释学并不否认人文现象阐释的精神维度,希望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在阐释者那里重建文本作者的心理过程,但又对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阐释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充满警惕。

关 键 词:公共阐释论 儒家阐释学 文本中心 历史主义 

分 类 号:B089.2[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