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中国实用医药》2018年第3期36-37,共2页China Pract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间的临床关系。方法 92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的100 d^1年通过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检测依次对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进行1次/月的检测。对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同时予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检测。比较术前与术后100 d^1年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率的差异;对巨细胞病毒感染静止期与活动期的局限性与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IL-2、TNF-α水平加以观察比较。结果依据巨细胞病毒阳性细胞等检测结果知晓,术后100 d^1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率为32.61%(30/92),明显高于术前的16.30%(15/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187,P=0.0101<0.05)。30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活动期,局限性与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分别为10、20例;巨细胞病毒感染静止期,局限性与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分别为22、8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活动期,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外周血IL-2、TNF-α水平明显高于局限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活动期外周血IL-2、TNF-α水平明显高于巨细胞病毒感染静止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能够经提高外周血之中的IL-2、TNF-α水平进而将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产生及严重程度增加。
关 键 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巨细胞病毒感染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