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薛天纬[1]
机构地区:[1]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830054
出 处:《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第4期1-9,共9页Journal of Du fu Studies
摘 要:自北宋时王洙在《杜工部集记》中提出杜甫"陷贼"之说,至《新唐书·杜甫传》更为明确地表述为"为贼所得",关于杜甫在安史乱中的这段经历成了千年来学界的共识。然而,仅仅凭借诗歌文本及基本史料(比如《资治通鉴》)的细读,仍有可能打破杜甫"陷贼"的传统说法而作出更为切合实际的新叙事。考察当时战局及杜甫"只身奔赴行在"的过程,可知杜甫实无"为贼所得"的可能性。杜甫其实是出于关切时局、心系朝堂的人臣情怀,在确认无性命之虞的情况下"潜回"长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2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