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德孝[1,2]
机构地区:[1]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3期41-45,共5页China Youth Stud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YJC710042);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主义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7M62017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佛系人生"倡导"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有无均可",表面上与佛教中的修行修为相似,实则与存在主义的基本精神诸如向死而生、消极遁世、生命悲观主义、绝对自由、快乐至上等更为贴近。其出现并非偶然,既有90后主观层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层面的原因,诸如消极对抗社会压力、沉迷物欲消费文化及媒介时代的滥发性青年次文化等。"佛系人生"表面上强调洒脱修为、乐观遁世,实则是一种消极的遁世主义和生存悲观主义,最终不可避免会走向价值虚无主义。"佛系青年"与半个多世纪前美国"垮掉的一代"有很多相似性,都具有强烈的存在主义色彩,如何避免重蹈"垮掉的一代"的覆辙,值得中国青年高度警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9.2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