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哲学思想史存在非同质性?——基于对张一兵“构境论”的考察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秦琳[1] 

机构地区:[1]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出  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04-109,共6页Fujian Tribune

基  金:秦琳主持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语言生态学批判与重建"(16BKS097)成果之一

摘  要:前苏东学界意识形态构架下的"哲学笔记"研究中的逻辑缺环,将列宁前后期的思想绝对同质化,非历史地呈现列宁在"伯尔尼笔记"研读黑格尔辩证法的伪构境过程。张一兵凭借其构境论新方法清晰地呈现列宁哲学思想生成的非同质性,把列宁的哲学思想史界划为三个阶段,并指认"伯尔尼笔记"中列宁的两次重大思想飞跃,研判列宁经历了从他性理论镜像转入自主性阅读空间,彻底解构前苏东教条主义意识形态关于列宁哲学研究的假性构境场域。张一兵新文本解读方法——构境论,发挥了对列宁哲学思想发展史过程异质性的拟构境,为学界研究列宁哲学思想史提供了独特视角。

关 键 词:张一兵 构境论 列宁 “伯尔尼笔记” 非同质性 前苏东意识形态 

分 类 号:A2[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B0-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