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颖[1] 王俊平[1] 余冬玲 颜慧恒[1] 陈运彬[1] 

机构地区:[1]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广州511400

出  处:《广东医学》2018年第4期548-551,共4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探讨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在新生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符合NECⅠ期诊断标准的26例患儿为NECⅠ期组,NECⅡ/Ⅲ期患儿30例为NECⅡ/Ⅲ期组,同期诊断为败血症的早产儿30例为败血症组,无胃肠道疾病及败血症的早产儿30例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儿尿I-FABP、C反应蛋白(CRP)和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尿I-FABP诊断NEC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NEC组不同严重程度患儿及败血症患儿尿I-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但NEC各期患儿及败血症患儿之间尿I-FA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I-FAB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55(95%CI:0.553~0.757),最佳诊断截点值为7.75 ng/m L,该截点值下诊断NEC的敏感度为85.00%,特异度为46.30%。SAA、CRP水平方面,NECⅡ/Ⅲ期组和败血症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ECⅠ期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CⅡ/Ⅲ期组明显高于NECⅠ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ECⅠ期组、NECⅡ/Ⅲ期组分别和败血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I-FABP水平在NEC早期(Ⅰ期)已有明显升高,而随着病情加重无明显变化。本研究提示I-FABP作为NEC早期诊断的肠道特异性指标其诊断效能尚低,临床应用需进一步验证。

关 键 词: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分 类 号:R722.1[医药卫生—儿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