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解马克思群众史观的四个维度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国习[1] 

机构地区:[1]韩山师范学院

出  处:《党政论坛》2018年第2期17-21,共5页Party & Government Forum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范畴研究";项目编号:12BKS012;广东省社科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回顾与展望";项目编号:GD17XDS03

摘  要:"群众"概念在古今东西的不同语境中含义完全不同。在中国古代,它对应于"民"或"臣民"的称呼,用以指代绝对服从于君主专制权威及其官僚体系的普通百姓,它强调的核心意见是"服从",较少贬低和轻慢,基本属于中性的称谓;而在西方,一直以来主流的舆论和哲学意见都将群众视为一群无个性、无影响、无智慧、无姓名、无面孔的"群氓",属于贬义的称谓(西方习惯于用公民概念表达普通人的政治诉求)。

关 键 词:马克思 哲学家 阶级斗争 思辨哲学 无产阶级政党 工人阶级 群众史观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