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对框架理论的补充——以《红豆词》及其译本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丹[1] 

机构地区:[1]北华大学,吉林吉林市132013

出  处:《西部皮革》2017年第24期105-105,共1页West Leather

摘  要:框架理论是认知语义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在其应用于翻译实践当中时,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人脑认知结构不同,导致源语与目标语的框架建构也有所不同,因此往往目标语所建构的框架中会出现语义缺失现象。互文性在文学和语言学中皆有展露,作为一种认知机制,互文性可以弥补翻译目标语中的语义缺损,本文选取《红楼梦》中的《红豆词》及霍译、杨译两种译本为例,来阐述互文性对框架理论的补充。

关 键 词:框架理论 互文性 宋词翻译 诗词意象 

分 类 号:A715[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