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方式对抽穗扬花期晚稻抵御低温的影响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薛杨 景元书[1,2] 谭孟祥[1,2] 曾文全 刘明璐 

机构地区:[1]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第4期105-110,共6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编号:GYHY201406025);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编号:201410300005Z);第九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编号:NY-038)

摘  要:以南粳44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探究低温发生时不同灌溉方式对抽穗扬花期晚稻叶片光合速率、保护酶活性、叶温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灌溉处理后水稻光合能力普遍增强,其中处理Ⅲ最有利于水稻光合速率的提高;处理Ⅰ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随温度降低逐渐增强,不同灌溉处理后,POD含量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处理Ⅲ降低趋势最为显著;不同处理间CAT活性变化不大;SOD活性、MDA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呈现略微升高的变化趋势,在试验结束后3 d又呈现弱降低的趋势,处理间变化不明显。(2)冷空气来临前4个处理叶温变化较为一致;试验后2 d,气温下降导致叶温降低,处理Ⅳ叶温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处理Ⅱ、处理Ⅰ叶温变化曲线几乎重合,没有明显的保温作用,处理Ⅲ保温效果较为明显;试验结束当天叶温高低依次为:处理Ⅲ>处理Ⅱ>处理Ⅳ;试验结束后3 d,处理Ⅱ、处理Ⅳ叶温有小幅的升高,处理Ⅲ叶温升高趋势最为明显,表明8~10 cm水深的日排夜灌处理对晚稻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3)在产量及产量构成方面,灌水处理后水稻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分蘖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均明显或显著高于处理前,处理Ⅲ增产效果最为显著,结实率同比处理Ⅰ增加了近12百分点,增产达35.47%。表明抽穗扬花期对水稻进行灌溉处理可有效抵御低温造成的危害。

关 键 词:晚稻 抽穗扬花期 低温 灌水处理 光合作用 叶温 产量 

分 类 号:S511.33[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