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任建兵[1] 李慈梅[2] 王芳[3] 邓文瑜[4] 杨杰[1] 张永[1]
机构地区:[1]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州510010 [2]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广州510010 [3]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广州510010 [4]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广州510010
出 处:《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18年第2期118-121,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Neonatology
基 金: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15A020210063)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败血症早发型和晚发型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GBS败血症新生儿,根据败血症发生时间分为早发型败血症组(〈7 d)和晚发型败血症组(≥7 d),对两组新生儿围产期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确诊GBS败血症新生儿50例,其中早发型败血症组39例,晚发型败血症组11例。早发型败血症组出生体重低于晚发型败血症组,胎膜早破比例、病理性黄疸发生率高于晚发型败血症组(12/39比0/11、37/39比3/11),发热比例低于晚发型败血症组(15/39比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败血症组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脑脊液白细胞、脑脊液蛋白值均高于早发型败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儿血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均对青霉素和万古霉素敏感。早发型败血症患儿死亡1例。结论早发型GBS败血症新生儿起病凶险,临床症状典型;晚发型GBS败血症起病相对隐匿,并发症多且易合并神经系统异常等后遗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