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唑草酮的除草活性及对玉米的安全性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闵祥芬 

机构地区:[1]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  处:《中国农药》2017年第11期48-50,共3页Journal of China Agrochemicals

摘  要:玉米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玉米产量在我国粮食作物生产中位居第二。玉米田杂草种类繁多,且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大部分混生,玉米苗期受杂草危害,产量损失很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田在玉米3~10叶期除草,可获得最高产量,中后期植株形成高大密闭的群体,杂草的发生与生长受到抑制,对玉米产量损失不大,因此研究玉米苗后除草有重要意义。苯唑草酮属苯甲酰吡唑酮类除草剂,苗后茎叶处理通过根和幼苗、叶吸收,在植物中向顶、向基传导到分生组织,抑制对-羟氧苯基丙酮酸酯双氧化酶,

关 键 词:玉米产量 除草活性 苯甲酰 酮类 安全性 苗后茎叶处理 粮食作物 杂草种类 

分 类 号:S513[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