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特对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拓展:借鉴与局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秀丽 

机构地区:[1]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呼和浩特010070

出  处:《当代经济研究》2017年第12期48-55,共8页Contemporary Economic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XJL013);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项目(NJYT-13-B17)

摘  要:劳资关系经由市场上的等价交换扎根于生产过程之中,并通过再生产得以强化。马克思从生产和再生产领域考察劳资关系时遵从了三个重要假设,并形成基本的两阶级劳资关系理论模型。该模型具有合理性和理论价值,是分析今天丰富而复杂的劳资关系的逻辑基点。但两阶级劳资关系模型在当代阶级分化和分层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拓展,赖特的阶级理论恰恰提供了某种借鉴。他提出的"矛盾的阶级定位"分析方法,对中间阶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经验验证,并提出确定阶级定位的依据和标准,丰富和扩展了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分析当代的劳资关系和中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均有重要的启示,但其理论上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关 键 词:劳资关系 两阶级模型 矛盾的阶级定位 拓展与借鉴 

分 类 号:F246[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