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谢金金[1] 肖贞[1] 吴卫照[1] 袁红玲[1]
机构地区:[1]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528415
出 处:《中国实用医药》2018年第11期129-130,共2页China Practical Medicine
基 金:中山市卫生局项目(项目编号:2015A020054)
摘 要: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凝血功能变化与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观察组,随机分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各20例。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非干预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组在非干预组基础上加用肝素钠治疗;对照组不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变化情况及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等肾损害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PT、APTT、Fbg、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内紫癜肾炎发生情况。并分析凝血功能变化与肾损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T、APTT、Fbg、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干预组患儿APTT、PT、Fbg、D-二聚体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儿APTT、PT、Fbg、D-二聚体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内,干预组患儿紫癜肾炎发生率为10.0%(2/20),显著低于非干预组的40.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PT、APTT、Fbg与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P>0.05)。干预治疗后D-二聚体与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存在正相关(r=0.693、0.726,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在急性期存在全身血液高凝状态,其凝血功能的变化与肾脏的损伤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早期抗凝治疗可以预防肾损害,减少紫癜肾炎发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