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教研室,南京210039
出 处:《海峡药学》2018年第4期8-11,共4页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3836)
摘 要:胆汁淤积是由于有毒的胆汁酸在肝内集聚,引起肝损伤最终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胆汁淤积有多种内在保护机制,包括抑制肝脏对胆汁酸的重吸收和胆汁酸的从头合成。此外,I相和II相代谢酶将胆汁酸解毒诱导为亲水性的胆汁酸,然后通过外排转运系统将之排出体外。此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肝细胞核受体和其他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的参与,如法尼酯X受体FXR,孕烷X受体PXR是主要的胆汁酸核受体,通过激活核受体调控代谢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来减少胆汁酸的合成和吸收、增加胆汁酸的外排。然而,内在适应性反应胆汁酸不能完全防止胆汁淤积。因此,额外的治疗策略通过激活核受体以提高肝防御有毒的胆汁酸,是治疗胆汁淤积的重要靶点。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参与调节胆汁酸代谢平衡的诸多代谢酶和蛋白转运体进行综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