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注射趋化因子受体2抑制剂RS102895、色甘酸钠对小鼠间质性膀胱炎的预防观察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鑫朋 孙二琳[2] 张东正[2] 赵坤 刘春雨[2] 刘利维[2] 

机构地区:[1]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北沧州061001 [2]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出  处:《山东医药》2018年第15期43-45,共3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天津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启动项目择优资助计划

摘  要:目的观察腹腔注射趋化因子受体2(CCR2)抑制剂RS102895、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钠对小鼠间质性膀胱炎(IC)的预防作用。方法 36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9只。A、B、C组麻醉后排空膀胱,膀胱灌注50 g/L硫酸鱼精蛋白,保留45 min,再次排空膀胱,生理盐水冲洗3次,灌注750μg/m L的脂多糖溶液并保留30 min,再次排空膀胱,每隔7天1次,上述处理共3次。A组在上述首次处理后1.5 h即5 mg/kg腹腔注射RS102895,1次/d,共注射21 d;B组在上述首次处理前2天腹腔内注射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钠溶液50 mg/kg,1次/d,共注射23 d;C组每日注射等体积PBS溶液,共注射21 d。D组为空白对照。首次膀胱灌注记为第1 d,第5d收集各组小鼠尿液,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尿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组胺含量;第22 d处死各组小鼠,HE染色后观察膀胱组织膀胱组织黏膜和固有层炎性变化,甲苯胺蓝染色后测算膀胱固有层及逼尿肌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细胞。结果与D组比较,A、B、C组MCP-1均升高,P均<0.05;与C组比较,A、B组MCP-1均降低,P均<0.05。与D组比较,A、B、C组组胺含量均升高,P均<0.05;与C组比较,A、B组组胺含量均降低,P均<0.05。C组膀胱上皮部分脱落,膀胱上皮黏膜下及逼尿肌肥大细胞浸润增多;A、B组膀胱组织尿路上皮细胞脱落轻于C组,肥大细胞浸润少于C组。与D组比较,A、B、C组固有层和逼尿肌中肥大细胞计数和脱颗粒细胞百分比均升高,P均<0.05;与C组比较,A、B组固有层和逼尿肌中肥大细胞计数和脱颗粒细胞百分比均降低,P均<0.05。结论腹腔注射RS102895、色甘酸钠对小鼠IC起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为MCP-1与肥大细胞结合、促进组胺释放。

关 键 词:趋化因子受体2 肥大细胞 间质性膀胱炎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组织胺 

分 类 号:R694[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