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2]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广西宜州546300
出 处:《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30-36,共7页Journal of Hube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中心课题"仫佬族村庄宗族及其变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RYB201405)
摘 要:"堂"、族谱与班辈诗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仫佬族人根据情境需求对其自身宗族文化符号进行相应编码,形成该群体的特征之一。通过对一个仫佬族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发现,该群体通过对"堂"移植不断建构其意义的合理性。宗族成员借助历史记忆建构新族谱,并形成当下全族成员认定的文本。因历史变迁及地方性知识差异,造成宗族文化书写偏差及群体成员再造证明。班辈诗内容补充与替换现象未影响成员资格认定、符号呈现及其意义的可塑性。民族精英在宗族文化符号建构中起主导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群体的历史记忆及其对符号意义的认识与自我认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