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媒介·冷观察:《希望之乡》的景观表征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柯英[1] 

机构地区:[1]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出  处:《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169-174,共6页Journal of Hube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景观社会的思想者:苏珊.桑塔格视觉艺术文论研究"(项目编号:12CWW002)

摘  要:苏珊·桑塔格在"赎罪日战争"尚未停火之际亲赴以色列,拍摄了纪录片《希望之乡》,借助于电影这个热媒介,对战争进行了一次冷观察。从电影地理的角度来看,该片不仅另辟蹊径地呈现了战争景观,无言地控诉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而且还通过对地理景观和社会景观的细致刻画,将阿以冲突产生的后果以及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难以真正融合的困境展现出来。桑塔格刻意隐去自己的声音,任由影片自身去诉说,鼓励观众自己去思考和评判。

关 键 词:《希望之乡》 电影地理 战争景观 地理景观 社会景观 

分 类 号:J952[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