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立丰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法学院
出 处:《清华法学》2018年第3期95-117,共23页Tsinghua University Law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死刑案件审理过程中民意的拟制与导入机制研究”(13CFX060); 2016年“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2016FRGG05); 吉林大学犯罪治理研究中心专项研究课题“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研究--以青少年死刑案件的审理为例”; 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摘 要:日本刑事司法中用来解决所谓"误想防卫过剩者"犯意认定及刑罚适用问题的"两分法",彰显在刑事立法不完备的前提下,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内在局限性。反观中国,因为刑事立法中规定了具备实质含义的故意以及较为宽泛的无限防卫权,使得类似问题即便在传统犯罪论体系当中亦可得到较好解决,但同时,这又引发了中国刑法语境下具备特殊含义的"假想防卫过当"问题。对此,应当在考虑到各国刑法文本差异性的前提下,放弃照搬概念的传统做法,转而从方法论的价值维度,实现从国际视野到本国问题的话语转换,体现比较法视野下刑法基本概念范畴研究的本土意识与自觉嬗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16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