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海滨[1] 刘先银[1] 黎松波[1] 汪宇[1] 庞广兴[1] 周仲华[1]
出 处:《山东医药》2018年第21期88-90,共3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比较微创可扩张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术与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ILF)术治疗腰椎双侧峡部裂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腰椎双侧峡部裂滑脱30例患者分为A组19例、B组11例。A组给予微创可扩张通道下TILF术进行治疗,B组给予传统开放PLIF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椎间融合器高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对下腰痛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椎间融合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VAS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P均<0.05)。A组发生皮缘发黑、脂肪液化2例;B组发生浅部伤口感染1例、硬膜撕裂2例。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椎间隙感染,术后复查腰椎X线片及CT示内固定及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其中完全或基本复位20例,部分复位9例,未复位1例;均未发生断钉、断棒。术后随访6~12个月复查影像学显示椎间植骨融合。结论与开放PILF术比较,微创可扩张通道下TLIF术治疗腰椎双侧峡部裂滑脱切口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且椎间隙高度恢复理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