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封堵器用于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进展与争议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钟志成[1] 陈兢兢 高兴林 崔景华 李静 

机构地区:[1]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515063 [2]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呼吸内科

出  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年第6期490-492,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基  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201508020130)

摘  要: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s, BPF)是外科手术(包括肺叶切除、肺段楔形切除等)治疗后的一类并发症,发生率低,约1.5%~28.0%,但由于发生时治疗困难,病死率较高。根据瘘口的的位置和大小、患者一般情况、原发病的良恶性质等因素不同,BPF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不同,手术为其首选的治疗方式,但部分患者无法耐受外科手术,可选择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如气道支架、生物纤维物、线圈等)。2006年开始出现使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成功闭合气管瘘口的个案报道,包括气管-食管瘘及气管胸膜瘘的治疗,治疗后短期效果明显。但随着该技术的研究进展也产生不少争议。

关 键 词:支气管胸膜瘘 治疗方法 房间隔封堵器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外科手术 气管-食管瘘 气管瘘口 

分 类 号:R56[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