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小憩室的室性早搏消融一例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兴福[1] 许顶立[1] 彭健[1] 

机构地区:[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广东广州510515

出  处:《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8年第3期299-300,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

基  金: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3B0218001402);南方医科大学临床研究重点项目(心房颤动预后的多中心双向性队列研究;项目编号:LC2016ZD002)

摘  要:患者男,55岁,因频发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行射频消融,心电图室早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胸前移行在V4导联,Ⅱ、Ⅲ和aVF导联QRS波主波向上,上升支轻度顿挫、Ⅰ导联呈"Qr"形。影像和三维标测显示最早激动点在右室流出道(RVOT)前间隔,在该处消融室早消失,但停止放电,室早重现。经造影和三维重建发现RVOT一小憩室,在憩室内标测到提前28ms电位,且在此处起搏获得与室早一致的图形,在该点消融成功。

关 键 词:心血管病学 室性早搏 射频消融 憩室 EnSiteNavX 

分 类 号:R541.7[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454.1[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