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凤艳 冯天元[1] 徐建[1] 孙红疆 黄成林[1] 倪国贞[1] 马赟聪
机构地区:[1]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浙江省杭州311100
出 处:《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8年第6期467-470,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基 金:杭州市科技局基金项目(WKJ 2010-2-022)
摘 要:目的评价社区管理模式对提高农村社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抗凝药物治疗率、依从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探索房颤患者的社区管理有效模式。方法于2014年6-10月在杭州市余杭区随机选择2个农村社区,随机分为社区管理组与对照组,共入选房颤患者412例,社区管理组204例,对照组208例。社区管理组采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的社区医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延用既往就诊时医生制定的诊疗措施及随访模式。随访期2年,比较两组患者抗凝药物治疗率、依从性和安全性。31名社区医生在研究实施前和研究实施后半年,以试题答卷的形式共进行2次社区医生房颤综合防治知识水平测试,记录社区医生测试分数。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干预前,社区管理组与对照组的抗凝治疗率分别为4.90%和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社区管理组的抗凝治疗率(27.45%)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抗凝治疗率(5.29%)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社区管理组的抗凝治疗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社区管理组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定期监测率(94.64%)和INR达标率(98.21%)均优于对照组(45.45%和3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管理组的出血率(8.93%)低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社区管理组和对照组的医生测试分数[(66.56±2.48)、(65.47±1.66)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社区管理组和对照组的社区医生测试分数[(94.25±1.70)、(74.47±2.18)分]均较干预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社区管理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的社区医生管理模式可提高农村社区房颤患者抗凝药物治疗率、INR达标率、药物治疗依从性,减少出血并发症,
分 类 号:R541.7[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