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发展非平衡格局的形成机制与实证检验——基于绿色发展视角  被引量:8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Empirical Test of the Non-equilibrium Pattern of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袁晓玲[1] 吕文凯 李政大[1] 

机构地区:[1]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710061

出  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27-32,共6页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BJL116)

摘  要:本文将绿色发展纳入区域差异研究框架,构建非参数生产前沿分解模型,基于精准和解构的标志变异程度算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发展非均衡的形成机制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2011年之前,物质资本积累是中国经济发展非均衡的主要原因,2011年之后,绿色发展效率成为区域发展异质性的首要因素。中国各省发展非均衡的深层次原因源于粗放式发展和质量式发展方式的差异。因此,要将提高绿色发展效率作为破解区域发展非均衡的重要手段,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绿色发展效率及其对经济的贡献率。政府要制定限制性的产业转移目录,淘汰过剩产能,推动产业升级。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缩小与发达地区发展差异,调整投资重点,优化投资结构,避免因无效投资形成新的产能过剩。

关 键 词:区域发展 绿色发展效率 发展方式转型 标志变异程度算法 

分 类 号:F061.5[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