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禾[1] 路光中[2] 李强 周新[1] 张杏怡[1]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0080 [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200080
出 处:《中华传染病杂志》2018年第4期248-249,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摘 要:患者女,60岁,因"发热1个月"收治入院。患者于2015年9月2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发热,最高体温达40.2 ℃,伴有咳嗽、头晕;无寒战;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无咳痰、咳血、胸闷、气促、胸痛、心悸等不适。至当地医院住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7.4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720,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07,单核细胞比例0.067,淋巴细胞比例0.201,Hb 132.0 g/L,血小板计数157×10/L,C反应蛋白162.2 mg/L。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背段见4.5 mm×5.0 mm结节影,结节内密度欠均匀,边界欠清晰,气管及主支气管通畅,纵隔内见多发小淋巴结影,胸腔内未见积液征象。诊断"急性支气管炎",予头孢克肟2 g,每日2次,地塞米松1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5 d,体温恢复正常,停药2 d后体温再次升高。2015年10月9日至上海某医院就诊,建议继续抗感染治疗后复查胸部CT。遂回当地医院继续住院治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3.2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593,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05,单核细胞比例0.059,淋巴细胞比例0.348,C反应蛋白66.7 mg/L。间断应用地塞米松对症治疗,体温仍间断升高。出院后于2015年10月20日再次至上海某医院复查,胸部CT示左肺下叶上段小结节,恶性待排,两肺慢性炎性反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