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宁而[1]
机构地区:[1]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出 处:《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1期155-172,共18页Chinese Ocean Sociology Studies
基 金: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山东半岛祭海节变迁研究”(13DSHJ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我国祭海仪式变迁研究”(201313025)
摘 要:金毗罗信仰这一传统民俗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成功实现了传承。表面看来,这一信仰的传承应主要归因于金毗罗神宫负责人在一次沿岸海难事故后促进了救助日本船员的水难救济会的成立。但进一步探究获知,金毗罗信仰的中兴实际上是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首先.日本在近代之前已建立起的沿海航运物流体系与全国性社会生产分工格局.在遇到近代产业化浪潮之后,推动沿海航运业迅速发展.从而赋予了传统帆船驾驶的船员以广阔生存空间,以船员为信众主干的金毗罗信仰因此有了传承的载体。其次,在明治维新的时代浪潮之下,日本政府因意识到沿海航运的发达是“殖产兴业”的前提保障,从而对减少海难、发展沿海航运寄予厚望,这一期望与金毗罗信仰所祈愿的海难救助目标契合。最后,近世至近代的濑户内海作为沿海航运的干线之所以长期繁荣,与大阪港货币、信用经济的兴盛关系密切,而金毗罗信仰的习俗活动正契合了这一外部环境。船员等庶民所信仰的金刀比罗宫等级不高,组织信众参拜主要依靠临近的大阪港内旅馆的商业活动,因而未受国家宗教改革的冲击:“流樽流木”习俗被船员传播到了全国各地河流沿岸.因此沿岸百姓保留了这一习俗,近代濑户内海航线的繁荣,确保漂至这一海域的“流樽流木”能被船员捞起送至神前,使得这一信仰习俗长盛不衰。正是近代以来沿海航运的持续繁荣,为这一信仰的成功传承提供了重要条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