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于隽[1]
机构地区:[1]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出 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年第7期29-32,共4页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 金:北京市教委基本科研业务项目"微信公众号在城市基层政府政治理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
摘 要:随着技术的发展,由微博、微信等微媒介构成的传播环境改变了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呈现了感知器官媒介化、感知效力制式化、感知内容他者化以及感知比率再分配等特新的感知经验。感知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也是个人自我建构的重要途径。微媒介环境对人感知系统的影响直接导致了个人建构中丰富性、媒介性、商品性和多重性等特征。积极利用微媒介作为人的补充和延伸所带来的各种便利,有利于达到个人的逐渐完善。同时,也应当警惕对于虚幻感知的沉迷,更好的认识与把握自己和愈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