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1981~2010中国小麦物候变化时空分异  被引量:35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changes in wheat phenology in China under climate change from 1981 to 20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玉洁[1] 陈巧敏 葛全胜[1] 戴君虎[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年第7期888-898,共11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671037;4130109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6YFA0602402);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会会员项目(编号:2016049)资助

摘  要:物候是气候变化可靠有力的指示物之一,作物物候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指导地区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由于缺乏长时段连续观测数据,全国尺度的作物生长季内连续多个物候期的变化,尤其是物候期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基于全国4个小麦种植区内48个农业气象站1981~2010年的长序列物候观测记录,量化了小麦10个关键物候期和相应生长阶段长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81~2010年期间,在小麦生长季内气候显著变化背景下,小麦物候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全国尺度,播种期、出苗期、三叶期和乳熟期平均推迟幅度分别为0.19、0.06、0.05和0.06d a^(-1);而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平均提前幅度依次为0.02、0.15、0.21、0.17、0.19和0.10d a^(-1);营养生长阶段长度和生长季长度分别平均缩短0.23和0.29d a^(-1),而生殖生长阶段长度平均延长0.06d a^(-1).不同种植区小麦物候期及生长阶段长度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小麦生长季长度对生长季内气候因子变化敏感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春、冬小麦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春(冬)小麦生长季长度均随着生长季内平均温度上升而缩短(延长);所有种植区小麦生长季长度均随生长季内降水和日照时数增加而延长.其中,春小麦生长季长度对降水的敏感度小于冬小麦,但对日照时数的敏感度大于冬小麦.在进行农业生产管理时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小麦物候变化及其对不同气候因子变化响应的空间分异特征.

关 键 词:小麦物候 时空分异 气候变化 中国 

分 类 号:S162[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S512.1[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