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血像及骨髓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道航 陈思锦[2] 付书南[3] 

机构地区:[1]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遵义563000 [2]遵义医学院医学检验系,贵州遵义563000 [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贵州遵义563000

出  处:《吉林医学》2018年第6期1065-1067,共3页Jilin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RT)患者的血像、骨髓象特点,对临床鉴别诊断两组疾病提供帮助。方法:对住院初诊ET患者与RT患者血像、骨髓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像检测白细胞参数中,ET患者的白细胞总数(WBC)、嗜碱性粒细胞(BASO)比例均高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数量(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全部四项参数ET组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患者组PLT数量≥800×10~9/L,占94.44%(34/36),RT组PLT集中在400~800×109/L,占97.89%(325/332);骨髓象检测ET组的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粒系、红系细胞比例与R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核细胞数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组与RT组的血像、骨髓象检测结果部分参数存在明显差异,综合分析检测结果可以帮助临床鉴别诊断两组疾病,诊断ET的重要指标之一血小板数量建议国内采用≥800×109/L为标准。

关 键 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分 类 号:R558.3[医药卫生—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