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FU治疗药物监测现状及其与结直肠癌化疗毒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娟 吴东媛[1] 刘铎[1] 董梅[1] 

机构地区:[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学部,哈尔滨150040

出  处:《中国药房》2018年第12期1724-1728,共5页China Pharmacy

基  金: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No.2016-095);哈尔滨医科大学创新科学研究资助项目(No.2016CCZX8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海燕科研基金面上项目(No.JJMS2014-01)

摘  要:目的:了解5-氟尿嘧啶(5-FU)治疗药物监测(TDM)现状及其与结直肠癌(CRC)化疗毒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以"5-氟尿嘧啶""氟尿嘧啶""治疗药物监测""药动学""结直肠癌""大肠癌""化疗""毒性反应""不良反应""5-FU""TDM""Colorectal cancer""Chemotherapy""Toxic reaction"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17年10月),就国内外5-FU TDM的开展现状及其与CRC患者化疗毒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 021篇,其中有效文献42篇。5-FU在体内的代谢行为符合一级消除动力学二室开放模型,取血时间宜在静脉滴注开始后18~30 h,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免疫分析法等。国外5-FU的TDM开展相对成熟,已基本证实了基于TDM指导5-FU剂量调整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而我国有关5-FU TDM的研究还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临床开展有限。普遍接受的5-FU治疗窗范围为20~30 mg·h/L,其化疗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毒性、血液系统毒性和手足综合征等,且大多数文献证实,根据TDM结果及药动学参数调整5-FU用药剂量可有助于降低CRC患者腹泻、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其与血液系统毒性反应的相关性研究尚无统一结论。由于5-FU远期毒性(心脏毒性、神经毒性等)发生率较低且出现时间相对较晚,故基于TDM指导5-FU给药与远期毒性的相关性研究仍较少。此外,现有研究多针对欧美人群展开,国内研究多为小样本试验,数据有限。因此,仍应不断加强5-FU TDM的临床实践,不断积累我国CRC患者的用药数据,以便为其提供更低毒、更高效的化疗方案。

关 键 词:5-氟尿嘧啶 治疗药物监测 结直肠癌 化疗毒性 相关性 

分 类 号:R969.3[医药卫生—药理学] R735.3[医药卫生—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