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光[1]
机构地区:[1]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 处:《当代传播》2018年第4期80-83,90,共5页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基 金:河南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人工智能技术法律人才培养应用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7-qkw-16;2017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人工智能技术法律实务应用实证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CLS(2017)D156;2018年度河南省知识产权软科学课题"‘人工智能’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应用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80106007
摘 要:在对待人工智能生成对象的属性问题上,当下,倾向于将其视为具有技术性质的创作物,只要该对象符合一般版权法上创造性作品的条件就应当予以保护,只是权利享有者为人工智能所有人或考虑第三方管理机构,并以代理的方式处理人工智能主体与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对于未来,人工智能本体获得法律认同的主体资格,并拥有自主权利是可以预见的,对未来技术规制的立法思路,应当基于这一认知予以引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