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屈伸运动时上下颈椎的矢状面运动特点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侯黎升[1] 白雪东[1] 葛丰[1] 何勍[1] 阮狄克[1] 程实[1] 李欢迎[2] 魏冰 刘娅[4] 李栋 

机构地区:[1]海军总医院骨科 [2]海军总医院放射科 [3]海军总医院计算机中心 [4]海军总医院耳鼻喉科 [5]91181部队

出  处:《实用骨科杂志》2018年第7期660-665,共6页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基  金:海军总医院创新培育基金(CXPY2014-13)

摘  要:目的探讨全颈椎(whole cervical spine,WCS)屈伸运动时上颈椎(upper cervical spine,UCS)及下颈椎(Subaxial cervical spine,SCS)在矢状面的屈伸运动特点。方法 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排除骨性畸形的男性57例,年龄12~84岁,平均(45.9±15.0)岁;女性66例,年龄21~81岁,平均(49.0±15.4)岁。在WCS中立、过伸及过屈侧位数字化X线片上绘制C2椎体后缘线(posterior edge of C2vertebral body,PEC2)、C6椎体后缘线(posterior edge of C6vertebral body,PEC6)、下颌底线(inferior edge of mandible,IEM)。测量各姿势下IEM与PEC2夹角[即UCS角(angle of UCS,AUCS)]、PEC2与PEC6夹角[即SCS角(angle of SCS,ASCS)]、IEM与PEC6夹角[即WCS角(angle of WCS,AWCS)]。计算WCS由过屈向中立(F→N)、中立向过伸(N→E)及过屈向过伸(F→E)变换时各自角度变化(range of angle,RA)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男性、女性的RAWCSF→N分别为(25.50±11.3)°、(24.80±9.50)°,RAUCSF→N分别为(8.50±8.40)°、(7.70±7.20)°,RASCSF→N分别为(17.0±8.70)°、(17.50±7.50)°,RAWCSN→E分别为(33.30±13.8)°、(39.30±16.90)°,RAUCSN→E分别为(13.70±9.80)°、(15.60±8.20)°,RASCSN→E分别为(19.70±12.0)°、(23.40±13.60)°,RAWCSF→E分别为(58.90±15.00)°、(64.20±18.40)°,RAUCSF→E分别为(22.20±9.30)°、(23.30±8.20)°,RASCSF→E分别为(36.70±15.70)°、(40.90±15.90)°。随机单位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示,WCS在F→N,N→E及F→E过程中,RA主要发生于SCS而非UCS(P<0.01);男性RAWCS和RAUCS,女性RAWCS、RAUCS和RASCS在N→F阶段变化明显小于N→E阶段(P<0.05),男性的ARSCSF→N与ARSCSN→E差别无统计学意义。WCS在屈伸过程中,部分UCS或SCS出现逆向运动,少数病例屈伸主要发生于UCS。结论总体而言,WCS屈伸主要发生在SCS,但个别病例在UCS。WCS中立位并非WCS、UCS及SCS屈伸的中点,而是靠近屈侧(男性SCS除外)。

关 键 词:全颈椎 上颈椎 下颈椎、屈伸范围 数值化摄影 中立位 屈曲、过伸 逆向运动 

分 类 号:R318.01[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