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
出 处:《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年第14期2103-2104,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损伤电流预测永久起搏器植入中主动电极阈值及其稳定性。方法 36例准备行永久起搏器植入的病人,在主动电极到位后即刻,电极旋出后2min,应用腔内心电图测量损伤电流高度和宽度,分析其与主动电极阈值和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36例病人共植入主动电极65根,62根在电极到位及旋入后2min测得满意的损伤电流。电极旋入前后损伤电流高度在心房分别为(2.2±0.9)mV与(2.8±1.2)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宽度在心房分别为(115.7±12.7)ms与(118.4±10.1)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极旋入前后损伤电流高度在心室分别为(7.3±0.9)mV与(8.0±1.3)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宽度在心室分别为(228.0±24.2)ms与(231.7±19.3)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根电极中,1例心房电极高度<0.2mV,2例心室电极高度<0.5mV,起搏阈值均>3V,需重新选择起搏位点。结论应用损伤电流可以预测主动电极阈值及稳定性,无明显损伤电流者,应及时调整电极位置。
关 键 词:心律失常 主动固定电极 损伤电流 腔内心电图 心脏起搏 稳定性
分 类 号:R541.7[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256.2[医药卫生—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