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 杨新健[2]
机构地区:[1]不详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100050
出 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年第8期757-763,共7页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摘 要: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dissecting aneurysm,IDA)是指颅内动脉的内膜和中膜之间或中膜和外膜之间发生病理性夹层,导致动脉壁膨出,发生动脉瘤样扩张的病变[1].IDA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青年和中年为高发期,是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IDA好发于椎动脉,其次是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与病变血管壁的病理损伤模式和管腔构型密切相关,可有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脑梗死和神经压迫症状等临床表现[2-4].IDA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2016年11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医师委员会共同组织全国知名专家撰写并发布了《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初步提出了颅内动脉夹层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和分型标准[5],为该疾病提供了规范化的诊断标准.
关 键 词:中国医师协会 专家委员会 夹层动脉瘤 颅内动脉 血管内治疗 HEMORRHAGE 神经外科医师 蛛网膜下腔出血
分 类 号:R192[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