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尊严观从抽象到现实的转向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甜田[1] 杨帆[2] 

机构地区:[1]吉林广播电视大学,130022 [2]长春理工大学,130022

出  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8年第8期20-21,共2页

摘  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尊严并不是先验的、抽象的、永恒不变的存在物,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现实的、动态的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尊严观将人的尊严问题落实到物质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社会实践、社会关系等现实问题上,实现了对抽象的资产阶级尊严观的历史性超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以马克思主义尊严观为理论基础,通过解决民生问题、加强法律保障、开展道德实践等方式,为人的尊严实现创造良好环境,以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人的尊严。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尊严观 抽象 现实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