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四川成都610041 [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出 处:《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年第5期260-262,共3页Practic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摘 要:心脏再同步治疗(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技术通过多部位起搏,使房室、室间和室内恢复同步收缩,改善心脏电传导,增加心脏排血量[1],其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作用已得到公认[2].研究显示,CRT能有效降低再入院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4]. 2005 年美国心脏协会已将CRT作为适应指针患者的Ia类推荐. CRT电极导线的常规植入路径主要是通过锁骨下静脉或头静脉穿刺,经上腔静脉走形实现;针对不适于此方式的患者,常采用开胸行心外膜电极植入法,而开胸术创伤大、心外膜电极功能稳定性欠佳,使得开胸植入术应用局限[5].经皮肝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线能到达与常规方法最为相似的起搏位点,但肝外周静脉穿刺技术难度较大,是限制该路径应用的主要因素[6].由于本例患者上腔静脉闭塞、身体基础状况较差,无法经常规途径安置CRT实现心脏再同步化,经多学科讨论决定优选经皮肝静脉穿刺实现电极植入.现将本例患者的治疗护理经过报告如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1.1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