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泻要方方义及应用古今演变分析  被引量:1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思鸿[1] 侯酉娟[1] 李莎莎[1] 董燕[1] 李斌[1] 高进[2] 尚强 吴蕾[4] 李兵[1] 张华敏[1] 

机构地区:[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特藏资源研究室,北京100700 [2]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999078 [3]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珠海519020 [4]广东省中医院呼吸内科,广东广州510120

出  处:《河北中医》2018年第9期1415-1418,共4页Heb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507006-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503676);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编号:ZZ110113);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编号:ZZ110320)

摘  要:目的通过系统整理、分析记载痛泻要方的古今文献,梳理痛泻要方的历史发展源流,为经典名方的临床应用及药物研发提供文献证据支持。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搜集中医古籍数据库与知识库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痛泻要方相关数据,对痛泻要方的历代记载情况、主治病症、药物组成、药物剂量变化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痛泻要方首见于元代朱震亨著述、明·程充校订《丹溪心法》一书中,古代文献中其主治病症多为痛泻不止,白术、白芍、防风、陈皮4味药组成虽无变化,但其剂量配比不尽相同,现代多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结论痛泻要方在历代文献沿革中变化较小,自明代成书的《丹溪心法》收录此方后,后世医家多是沿用了其治痛泻的用法,并在此基础上略有扩展。至近现代,痛泻要方更多被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等胃肠道疾病。

关 键 词:痛泻要方 方剂 历史文献 文献计量学 

分 类 号:R289[医药卫生—方剂学] R-66[医药卫生—中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