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甲胎蛋白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大山[1] 胡建强[1] 刘欢[1] 刘春艳[1] 宣佶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二医院感染科,江苏淮安223001

出  处:《肝脏》2018年第9期842-843,共2页Chinese Hepatology

摘  要:乙肝肝硬化转化为肝癌往往病情发展隐匿,不易发现。虽然DKK1蛋白、AFPmRNA、AFP异质体等新的肿瘤标志物提高了肝癌的确诊率,但检测费用高[1]。甲胎蛋白(AFP)仍是今后一段时间肝癌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降低AFP的诊断标准为〉20ng/mL对肝实质性占位病变的诊断更有意义[2]。为进一步降低肝硬化转化为肝癌的漏诊,我科对低浓度甲胎蛋白(21~200ng/mL)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关 键 词:肝硬化患者 甲胎蛋白 低浓度 乙型肝炎 AFPMRNA 肝实质性占位病变 肝癌诊断 乙肝肝硬化 

分 类 号:R512.62[医药卫生—内科学] R575.2[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