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院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背景、目标与路径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春祥[1] 彭徽[1] 高宏敏 

机构地区:[1]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59

出  处:《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127-130,共4页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辽宁省教育厅2016省级本科教改立项一般项目(辽教发﹝2016﹞23号);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辽教发﹝2012﹞130号);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JG18DB415)

摘  要:基于对国内部分理工类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分析,发现多数理工类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偏高、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定位不够明确,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与外贸、财经类院校"趋同化",不同程度地存在"培养难""就业难""行业就业率低"等结构性失衡现象。提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院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应形成"梯次培养、错位竞争"格局。理工类院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由"高层次国际化"向"复合型应用型"转变;专业特色定位应由理论向实践转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建立核心课程群;同时,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管理职能,实施精细化管理,使招生环节的管理由"静态"向"动态"转型。

关 键 词: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梯次培养 错位竞争 理工类院校 

分 类 号:G642.0[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