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余茵竹
出 处:《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57-61,共5页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摘 要:我国刑事立法未对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危险来源的多样性而导致紧急避险的适用不一,尤其是以自招危险为危险来源的情形。文章将自招危险按避险对象的不同,分为利己避险和非利己避险两类,其中利己避险又根据行为人自招危险时的主观心态的不同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情形,分别在不同的自招危险情形下探究自招危险的有责性与紧急避险的社会有益性之间的价值冲突,并总结出更为统一、合理的适用规则,以便既能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又能符合刑法的预防功能,且能解决具体而有差异的自招危险的避险问题,使我国的紧急避险的适用更加准确和统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