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秋石
出 处:《党的文献》2018年第5期107-115,共9页Literature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摘 要:周海婴在其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中写到,曾听人说毛泽东在1957年曾与罗稷南有过一次对话,对"假如鲁迅活着会怎样"的问题,毛的回答是: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这就是一度流传的"毛罗对话"。有学者通过严谨的史料考证,得出了不存在这个"对话"的可能,其内容属讹传的结论。后黄宗英发表《我亲聆毛泽东与罗稷南对话》(简称《黄文》)一文,以亲历者身份为此传言作证。但据查,当时参加了1957年7月7日毛泽东召集的座谈会的各界人士共36人,有9位在《黄文》发表时仍健在,但黄宗英并未向他们求证。经笔者查访,他们多人表示未曾听说毛泽东当时说过这种话。同时,对比《黄文》和黄宗英当年座谈会结束三天后在《文汇报》上发表的回忆文章,作者对参加座谈会感受的描写前后矛盾,也与20世纪80年代依据黄宗英回忆撰写的《赵丹传》中相关描述差距甚大。察看由摄影师拍摄的现场照片,可以发现黄宗英的回忆多处失真,以当时的座次、会场安排,她是无法"亲聆"所谓毛与罗之间的对话的。更为关键的是,甚至她所指证的照片中的罗稷南也并非罗稷南,而是漆琪生。这是漆琪生的学生及亲朋辨认并指出的。另外,查核罗稷南的口音,以及2002年7月4日黄宗英写作该文时的天气实况,可知她在文中的相关描述亦不真实。总之,黄宗英关于"亲聆"的回忆多处失真,无法为当年曾发生过所谓"毛罗对话"提供证据。
分 类 号:A84[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