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晓云[1] Text/Chen Xiaoyun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100875
出 处:《当代电影》2018年第10期110-114,共5页Contemporary Cinema
摘 要:重新梳理与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理论的现代建构与批评实践,或许有助于帮助我们重新认知当代中国电影研究的理论资源以及未来的可能。这种理论资源有着"历史面向"和"现代面向"的不同维度,同样要考虑到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在民族电影或国别电影上可能的分野。对于当代中国电影研究理论资源的探讨,在多元而复杂的维度之中,或更能寻找到自身的问题以及表达的路径。相对于建构体系而言,研究问题或许是一个更能切近中国电影现实意义的向度,虽然在理论上两者并不矛盾。重省中国电影的本体问题,从"影像"到"影像叙事"再到"数字时代的影像叙事",或是当下中国电影研究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1.16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