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 [2]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处:《中国水土保持》2018年第10期48-52,共5页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
基 金: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项目(18JR3RC420);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JR5RA064)
摘 要: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太白红杉分布范围并分析其分布格局,最后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21世纪两种气候变化情景(IPCC SRES A2和B2)下太白红杉分布范围的变化,结果表明:(1)太白红杉沿山脊呈东西狭长分布,分布面积为53.52 km2,南坡面积约为北坡的2倍,主要分布在海拔2 800~3 400 m,集中分布在海拔3 100 m左右;(2)海拔是影响太白红杉分布的第一主导因子,其贡献率高达91.8%,其次是年均温和最冷季均温,贡献率分别为2.26%和1.42%,其他环境因子的贡献率很小;(3)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21世纪太白红杉适宜分布面积均下降,A2情景下,减少趋势很明显,其面积比例从2020年的8. 83%急剧减少到2080年的1. 55%,B2情境下,其面积比例从2020年的9.03%减少到2080年的4.73%;(4)从空间范围比较,太白山中段太白红杉最先消失,西段的比东段先消失,边缘的比中心的先消失,两种气候情景下太白山东段的太白红杉最适宜分布上限趋于向高海拔迁移;从海拔因子来看,低海拔的太白红杉先消失;从年均温来分析,高温度分布区的太白红杉先消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