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管伟康
出 处:《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119-122,共4页Journal of Heilongjiang Administrative Cadre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摘 要:传统国际法学说认为国际法的主体只有国家,而随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国际组织的迅猛发展,争取独立的民族和国际组织也因其具备类似国家的某些特性而被视作国际法主体。但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主张个人也应该成为国际法主体,以更好地保护其权利,并追究其国际法上的责任。这部分学者的主张有一定的道理,但其混淆了人权和国际法上权利的概念,没有厘清个人承担责任与国家责任的关系,从而误将个人也视为国际法新兴主体。事实上,个人之为国际法主体,既不具备有效的理论支撑,也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同时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故不宜将个人视为国际法主体。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