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宁[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10期25-36,共12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转型社会学理论范式创新研究”(批准号:17ZDA11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以往的音乐社会学文献往往聚焦于对音乐本身的研究,忽略了对音乐消费工具的研究。要全面地了解当今的音乐消费革命,必须把音乐消费工具在音乐消费实践中的作用纳入分析的框架。为了把物纳入社会学的分析框架,本文用"实践"范式来取代过去的"结构"范式和"符号"范式。不论是"结构"范式还是"符号"范式,均在强调行动的社会性时,忽略了物质的作用。而"实践"范式则把物质(包括身体的物质性和实践手段的物质性)包括进来。为了进一步说物与社会行动的关联,本文借鉴了生态心理学家吉布森的"可供性"概念。正是由于新型音乐消费工具的可供性和音乐爱好者的能动性,促成了美感穿插实践的发生,从而实现了费哲斯通所说的"日常生活的美感化";或者说,音乐爱好者的日常生活乐感化了。美感穿插实践成为人们用自目的性实践平衡工具性实践的一种方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