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立来[1] 童培建[2] 许斌[1] 颜茂华[1] 朱求亮[1]
机构地区:[1]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安吉313300 [2]浙江省中医院
出 处:《浙江创伤外科》2018年第5期983-986,共4页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基 金:浙江省湖州市科学技术局(编号:2014GY27)
摘 要: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 8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2组:空白模型组(K)、富血小板血浆组(P),每组16只,每个组分4个时间点,分别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建立术后1、2、4、6周,每个时间点各4只大鼠。采用去卵巢大鼠胫骨开放性骨折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模型,富血小板血浆组于骨折造模术中将预先制备好的PRP凝胶注入骨折端。骨折术后第1、2、4、6周分批取出标本。观察骨折端影像学、组织学变化,比较两组大鼠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1)X线观察:术后4周,K组骨折线模糊,P组非常模糊,术后6周,K组骨折线非常模糊,隐约可见,P组基本消失。(2)Micro-CT观察:从Micro-CT的骨痂图可见P组大鼠在骨折后同一时间段骨痂骨量较K组高,第4周时P组骨痂骨量明显高于K组。定量分析得出,P组BV和BV/TV在术后第1、2、4周都比K组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5);(3)ABH染色结果:两组均在骨折术2周时出现大量的软骨细胞,P组软骨细胞数量明显较K组多。术后4周软骨细胞逐渐减少,网织骨不断增多。术后6周可见大量类似皮质骨的新生骨和网织骨共同存在,P组较K组网织骨塑形较好。结论 PRP能有效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且能显著提高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质量,缩短骨折愈合周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3.106.232